发布日期: 2024/12/19 16:24:56
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预制舱式储能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能源储存方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化学特性,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可能产生热量和可燃气体,存在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技术规范对于确保预制舱式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近日,GB_T 44026-2024《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消防系统技术规范》正式出台,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解读。
一、消防系统配置要求
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必须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自动灭火系统,这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配置点型感烟或吸气式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实现对火灾隐患的实时监测。探测器的配置数量需根据保护面积及保护半径确定,确保无遗漏、无死角。
此外,预制舱体外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防系统紧急启停按钮,便于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人工干预。同时,消防系统还应配置不间断电源,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消防系统能够持续运行,为灭火和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自动灭火系统要求
自动灭火系统的灭火介质和最小保护单元应符合GB/T 42288的规定,确保灭火效果。预制舱式储能系统还应配置水消防管网和舱外消防接口,便于在火灾发生时进行外部水源的接入和灭火。消防接口的规格应符合GB12514.1的规定,确保接口之间的兼容性。
三、通风系统要求
通风系统对于预制舱式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样至关重要。规范要求通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风机,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不会引发二次爆炸。通风系统的排风量应不小于预制舱净容积,以有效排出舱内的可燃气体和热量。同时,进风口、排风口的设置应合理,避免气流短路和排风死角。当使用电动执行机构时,也应采用防爆型,确保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四、系统联动与信息交互
消防系统应具备与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以实现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同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与直流开断设备、储能变流器、热管理系统等设备联动,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热管理系统等,防止火势蔓延。当预制舱体内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10%时,系统应自动启动通风系统、关闭风冷热管理系统、断开直流开断设备,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总结
GB_T 44026-2024《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消防系统技术规范》的出台,为预制舱式储能系统的消防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各相关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消防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预制舱式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也应不断完善和优化消防技术规范,以适应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需求。如果需要深入学习完整规范资料,可以添加网站客服微信索取。